<
d44m小说网 > > 我见殿下少年时 > 我见殿下少年时(重生) 第30节
    大理寺寺卿高景。

    郑千业及长子郑云戟。

    高悦行这些日子在宫中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找的线索,足够串齐形成一个可怕的猜测。

    郑千业:“当年铁水崖的埋伏蹊跷,我猜测军中一定有人泄密,却没想到,细作竟是出在了宫里,他们能耐大得很哪。”

    皇帝情绪控住得很好,但从他阴沉的神色上,倒也能瞧出些许端倪:“是朕的错,这些年对后宫疏于管理,竟然让狐胡的细作渗了进来。”

    锦衣卫指挥使上前,直言进谏:“细作猖狂,当务之急,必须连根拔除,但是,钓鱼需要饵,不知陛下打算让谁来做这个饵?”

    作者有话说:

    今天的份先放哦,晚上木得啦。

    第25章

    皇上忙到深夜回寝宫, 放轻了手脚推开暖阁的暗门,果不其然,李弗襄又依偎到了哑姑的怀里, 已经熟睡了。皇帝伸出一根食指,从被子里勾出他的小手,借着昏暗的烛光,仔细端详。

    他试图从李弗襄的手上, 找见一些当年的惨烈, 许是孩子的愈合能力比较快, 李弗襄的双手如今看着, 并没有留下明显伤痕,只有凑近了看, 才能发现甲根处, 仍有些不同寻常的暗沉, 如同凝固的血渍一般, 黑不黑红不红。

    哑姑指了指李弗襄右手的拇指,说:“断过。”

    那狐胡细作还活活掰断了他一根手指,后来,被哑姑用树枝当夹板,又托人去领各种伤药,千辛万苦才养得差不多。

    皇上现在已能读懂一些简单的手语, 他眉头一皱, 沉默了一会儿, 又把李弗襄从哑姑怀里抱走了。

    而次日的李弗襄醒来之后, 望着明黄刺眼的帷帐, 再次露出了困惑的表情。

    高悦行起得早, 总是在他睁眼的第一瞬间, 出现在他的视线中。

    李弗襄一见她,就弯着眼睛笑。

    于是皇帝看高悦行的眼神就变得颇有些危险。

    高悦行察觉到了,但是并不理会。

    皇上的离谱又不是一天两天的,谁让她夫君摊上这么一位亲爹呢。

    早膳后,皇帝正经问哑姑是否还记得那人的特征,哑姑只记得当时满目的血,以及不忍回顾的恐慌,对那个一身夜行衣的贼人委实没什么印象,于是她便询问李弗襄,是否还能回想起什么。

    李弗襄喝了口茶,竟然真的点了点头,自觉到书桌前坐好,示意给他纸笔。

    宫人们的了令,手忙脚乱伺候着。

    高悦行在一旁仔细观察,李弗襄执笔的手总是会在不经意间,露出细微的颤抖。高悦行在那一瞬间,陡然意识到——他的字不好看,并非因为天赋有缺,也不是因为疏于练习。他的手幼时断过,伤及筋骨,已经成了不可逆转的伤,他再也无法练出风骨遒劲的字了。

    李弗襄用细细的红毛小楷的毫尖,在宣纸上勾出了一个物件,是男子腰间常佩的玉。

    琵琶扣,双环佩。

    高悦行看到琵琶扣,瞳孔就是一缩。

    果然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讨厌,一切的爱恨皆有缘由。

    李弗襄恨琵琶结,原来早有迹象。

    皇帝捻起宣纸,吹开墨,无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,他赞许地摸了摸李弗襄的头,将画纸收回了自己的怀里。

    高悦行直觉,宫里马上要不安宁了,好像处处都在暗流涌动。

    皇帝以养病为由,开始拘着李弗襄不许他出去乱逛,这正好合了李弗襄的心意,他满足地一头扑进了周公的怀抱,不分白天晚上,睡得昏天暗地。

    高悦行独自清醒着,捧着脸,望着床榻上那一小团,心想:他怎么这么能睡呢?她百无聊赖,呆呆的静了一会儿,恶向胆边生,蹑手蹑脚,慢慢地靠近,趁着无人注意,在他额上蜻蜓点水般的印下一个吻。

    做完坏事,她就像当什么都没发生一样,想悄悄退走。谁料,李弗襄忽然在此刻睁开眼睛,没有任何预兆地,将心虚的她抓了个正着。

    高悦行展开丝帕遮住自己的下半张脸,故作镇定与他对视。

    李弗襄又不困了,抱着被子坐起来,问:“你这是在干什么?”

    不知是不是错觉,高悦行觉得他好像隐隐有点兴奋的感觉。

    高悦行转念一想,有什么好心虚的,他还什么都不懂呢,于是,她索性抛掉了羞耻心,大言不惭:“我在吻你。”

    李弗襄便问:“吻?什么东西?”

    高悦行打量左右没人,一伸手勾下了床头的帷帐,鹅黄色的轻纱影影绰绰地挡着他们,高悦行再次慎重且认真地吻了他的脸。

    她还自以为很聪明地不忘嘱咐:“只有我可以吻你,因为我是你娘子,你也不可以告诉别人知道,因为这是秘密,秘密一旦被泄露……”她瞄见窗前小几上一株腊梅盆景,说:“你的娘子就会像花儿一样,在冬天下雪的时候,凋零,死亡。”

    李弗襄可吓坏了,当即就紧紧抱住高悦行不肯撒手。

    高悦行一怔。

    其实刚刚话一出口,她就后悔了。

    她平素不信神佛,却秉承着敬而远之的道理,偶尔心思细腻起来,也会有所忌讳。她隐约想到一件事,上一世,她死去的那天,似乎是那年入冬后的第一场雪。

    高悦行当下甩了自己一巴掌,狠狠的呸了两声。

    丁文甫隐身在房梁上,居高临下,望着那一对亲昵厮磨的小鸳鸯,快要愁死了。旁观者清,他就早察觉两个孩子之间的相处有些不同寻常的怪异。

    他不是没见过真正的青梅竹马,他自己就曾经有个从小一起长的小姑娘。

    真正孩子之间的感情,就是一碗澄澈而透明的水,一眼望得到底。只有欲望是脏的,是浊的,混杂在其中使得美好的感情变得晦涩难懂。

    两个孩子,一个六岁,一个十岁。

    该懂事的不懂事。

    不该懂事的浑身上下好似长了一百二十个心眼。

    眼看着,再过几年,小殿下的身体要开窍了,实在容不得人不操心。

    高悦行没能与他纠缠太久,因为傅芸忽然进来回禀,说公主打发宫女请她去春和宫一叙。

    春和宫的宫女在乾清宫外候着。

    高悦行没察觉有什么不对,因为前几日她们在演武场上匆忙分别的时候,公主巴巴地提了一句,闲时想请她到春和宫叙旧聊天,高悦行当时还答应了。

    皇上不允许李弗襄出去乱跑,可却没限制高悦行的自由。

    高悦行拍拍裙子,一起身,李弗襄拉住她的一片袖子,往自己身边扯了扯,是不想让她走的意思。

    高悦行此刻又变得一副冷漠嘴脸,丝毫不为所动:“你睡吧,等你醒了,我便回来了。”

    李弗襄得到了坚定的拒绝,只好乖乖撒手,目送高悦行披上斗篷,由傅芸陪着,钻进了外面严冬白茫茫的雪地中。

    李弗襄跟了几步,到门口,两个内侍拦在他面前,好声好气哄着他回屋去。李弗襄从来不使性子,让回便回,可他一回屋就把窗推开了一条缝,泥鳅一样攀着窗户滑了出去。

    他身上甚至还没穿遮风挡雪的斗篷。

    丁文甫暗道一声“坏了”,跳下地,抓起床头的一件狐皮,便从窗户追了出去。

    高悦行跟在春和宫的宫女身后,雪不停地落,宫道上刚扫净,即刻就又覆上一层棉白的雪。高悦行低头看着雪地,自己绣鞋的尖尖在马面裙下若隐若现,洋红洒金的裙摆翻着花,让她忽然有种踏雪寻梅的错觉,她摘下头上的兜帽,转身回望自己来时的路,雪地上蜿蜒着一线轻轻浅浅的脚印。

    高悦行唇边扬着笑容,可笑着笑着,那笑便和漫天的冰雪一起凝住了。

    一前一后明明有两个人走过,可雪上为何只留她一个人走过的痕迹?

    积雪很薄。

    高悦行艰难地扭头,望着前方带路的所谓春和宫宫女。

    她做不到真正的踏雪无痕,但她落在雪上的每一步,都只有薄如蝉翼的一层印记,风一吹,便抚平了。

    明明数九寒冬。

    那一刻,高悦行感到自己后背沁出了汗,紧接着,寒意顺着脊骨窜了上来。

    她真的是春和宫宫女么?

    高悦行竭力回想,一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。

    在乾清宫外,见她的第一眼,高悦行就觉得眼熟,似乎在哪里经常见,于是她便没有起疑,可是,细想,却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。

    那种感觉仿佛是——“我认识这个人,我常常看见她,但具体我记不清了。”

    这种时候,只要谁在不经意间给她一个暗示,她就能完全脱去警惕。

    比如说,一开始,这位宫女并没有自报家门,只是谎言邀请她去春和宫,于是,高悦行心里自然而然地认为她是春和宫的人。

    前面有一条岔路。

    向左通往春和宫,向右通往偏僻的小南阁。

    宫女停在了岔路口。

    高悦行勉力镇定。

    宫女面相竟然还很质朴,笑道:“高小姐,可不可以先随奴婢一道去柔绮阁接五殿下,公主今天设了冬日宴,说要请所有兄弟姐妹聚一聚。”

    高悦行不动声色地靠近春和宫的路口出,也笑道:“不用麻烦,你自去请五殿下吧,不必管我,我认得春和宫的路,天儿怪冷的,姐姐莫怪我躲懒。”

    说着,她抄着袖子,还跺了跺脚,似乎很怕冷。

    高悦行本以为宫女难产,很可能还要再纠缠一番,可没想到,对方竟轻松答应了:“好啊,请恕奴婢照顾不周,天寒地冻,高小姐可要仔细脚下。”

    可要仔细脚下……

    高悦行心头一紧。

    到底是真正的关怀还是警告?

    高悦行停在原地环顾四周,雪天本就清净,此刻,堂明的正道上,竟然一个人也没有。

    现在摆在她面前的不仅仅是两条岔路。

    高悦行再回头,望着自己的来路。

    原路返回恐怕也藏了未知的危险。

    宫女走进了通往小南阁的那条岔路,很快,身影消失在漫天的雪中。

    高悦行觉得自己的七窍心思俨然已经不够使了。

    不得不承认,那一刻,她怕了。

    怕了,就一定会露怯。

    露怯,就意味着输了。